山东智翎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简体 繁体
首页 > 攻坚印记 > 躬耕教坛 > 正文
躬耕教坛

党建引领促发展 业务融合双提升——我校“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固定日”制度典型做法(二)

发布日期:2024-04-28点击量:

强化“三个聚焦” 推动“三个下功夫”落地见效

——经济学院国贸系教师党支部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2020年以来,学校党委先后制定《党员固定活动日》《关于严格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教职工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等制度,并在每年党政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制度。经济学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有效激发了教师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各系教师党支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教师党支部队伍。其中,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强化“三个聚焦” 推动“三个下功夫”落地见效,逐渐形成了“上下联动有声势、结合实际有特色、一体推进有行动、共促发展有成效”的工作格局,营造出“爱学、想学、会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实现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深度融合,助推育人育才工作不断提升。

聚焦政治学习 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


国贸系教师党支部根据经济学院党委的工作要点,利用周三下午固定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交流讨论、主题分享等形式,通过多种载体开展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全覆盖推进,确保入脑入心。

夯实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习近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题教育、意识形态等开展学习,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史书籍,强化政治理论素养,厚实信仰根基;启迪科研方向。紧密结合经济与贸易学科建设需要,阅读《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中国经济史》等相关书籍,同时精心选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贸易强国”“自由贸易区”“内外贸一体化”与学科发展非常密切的最新理论观点学习,拓展教学深度,增进育人本领;推进“智慧党建”。利用“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按照“智慧、简便、务实”的原则,以微信平台、腾讯会议等形式开展党支部工作与业务活动,积极丰富拓展智慧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激活党支部活力。

以党建项目为牵引,推动育人与育才有机融合。2021年,学校在经济学科主干课程率先开展了“党建项目+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利用周三下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讨,主要针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思政效果评价等方面,并结合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开展学习与交流。国贸系22名教师参加了2022年7、8月份《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撰工作,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完成两个专业17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撰,这是经济学学科理论和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标志性成果,为经济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资源,是学校党委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举措,为山东乃至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在各学科各专业的落地落实提供了借鉴参考,对推动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申报课题为切口,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路径研究。近年来,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积极申报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改课题,《财经院校贸易类专业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获立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际贸易实务》获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国际经济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消费经济学》三门课程获立校级课程思政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综合素养能力研究》获立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教改课题与优质课程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其他专业课的思政建设;争当头雁,教师党员积极参加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围绕所教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所见、所感、所悟转化为典型鲜活的事例融入课堂教学,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让课堂教学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服务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科评估与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真正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生长土壤。


聚焦立德树人 在师德师风上下功夫


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大力引导全体教师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以学育人、以德化人,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中涵养育人智慧。

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国贸系教师在专业建设、知识讲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和以红色文化熏陶学生的理念,将教书育人不仅停留在传授专业知识上,更是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完善自己。为大一新生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和帮助,帮助二、三年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四考研、就业学生提供相关咨询;对照“黄线清单”,严肃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学习。认真学习《西安财经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结合专业进行自查自纠,以“正人先正我”的严谨态度治学育人。近年来,国贸系教师党支部未出现一例违规事件。2022年,国贸系集体荣获“山东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2023年,张恒梅老师获得校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进入省赛,王婧卜老师荣获校级课程思政大练兵三等奖荣誉称号。

深化学风建设,提升能力促就业。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针对未就业同学开展帮扶工作。致力于和商贸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与西安商业联合会、西安对外贸易公司、山东新西美公司等多个单位签署院企实习实践基地,并聘请“滈河”行业导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月活动,组织学生在相关基地集中实习,增强才干、促进就业;引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博学杯”等全国一类比赛中,6人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斩获全国数字贸易技能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校赛银奖、铜奖等多个荣誉;发挥班级导师作用,打造学风过硬的优秀集体。张武康老师担任国贸系主任,是贸易1901班级导师。全班42人,2023年考取国内研究生6人,国外研究生1人,全班就业率93%,考研率17%。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班级成员覆盖率达70%以上,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50%以上,荣获学校“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支部结对聚合力,育人共建同发展2024年3月20日的下午,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正在三教209室上演,主题是以党建助力学科竞赛,主角是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党员,并邀请相关老师和班级干部参与,低年级同学表达了学科竞赛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高年级同学分享了自己参赛的经验与感受,教师时不时地作为“顾问”和“裁判”给出建设性意见,交流中,带着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党建助力学科竞赛实效性的期许。活动虽已结束,学生党员对于前行的热情却深耕于那间小小的教室,蓬勃生长。在第三届全国数字贸易大赛的参赛报名中,大一大二班级成员参赛率达到100%,国贸系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的参与度同样达到100%。


聚焦产学研用 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

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国贸系教师党支部以学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育人品牌为指导,以政治学习带动业务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学研究“上档次”。国贸系现有教师22人,近年来,团队全身心投入一线教学科研任务,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多次荣获国家、省厅、校级教学科研奖励,1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多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近3年省级、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校级教改项目共立项18项,2020年国贸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结合学科专业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的已出版专著有7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2篇被山东成果要报刊载,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立项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厅级、校级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4人次;重点结合党员教师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教学科研方向,认真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人民日报》及人民网上关于“理论、党建、国际、经济”版块上的要闻,使党员能够全面了解时事变化,在科研教学上精准把握正确方向。

服务地方“接地气”。国贸系教师党支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深入贫困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学科竞赛中的展销会平台分别将山东扶贫农产品——陕北佳县蜂蜜、商南县的红薯粉条向南方市民进行宣传推广、销售,扩大山东扶贫产品影响力;先后带领学生对韩城花椒、佳县蜂蜜、商洛的红薯粉条、耀州陶瓷、泾渭茯茶、洋县的碗碗腔等山东地方特色产业与传统文化进行调研与推广,通过科学研究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与西安未来蓝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云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合作框架协议,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山东省科技厅、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商务局等项目,通过撰写《当前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山东自贸区建设中西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等咨政报告,推动国家与山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学校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近年来,作为已经探索并走出了自己发展之路的国贸系教师党支部,他们深深扎根于经济学院党委的发展土壤中,不断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新路径,着力课程思政、师德师风、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学习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下大力气切实发挥好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形成可操作、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围绕学校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刘燕 吴婉婷 张恒梅   编辑:吴婉婷  来源:宣传部 经济学院